起名,取名,改名,姓名预测,风水,住宅风水,办公风水,算命,八字,周易,预测,择吉
[返回首页]
关于我们
命名天地
风水地理
命理相学
易医择吉
在线咨询
 
进入论坛 用户注册


 
 
 
  案例集锦 => 做得说不得——风水学登大雅之不易 打印此页】 【返回
发布日期:[2006/7/9]    共阅[6490]次

做得说不得——风水学登大雅之不易



   “风水”这个行当在中国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了,但在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编的职业大典里,并没有“风水师”的位置。“风水师”能够摆脱巫婆神汉的形象,成为一种可以规范管理的行当吗?

前不久,建设部 “建筑文化风水研究中心”副秘书长徐韶杉先生来电,和我聊起准备联系几家与风水职业有关的正规公司,在上海成立一家风水文化研究暨陈列中心,以宣传中国的传统风水,并运用于为大众服务,云云。这使我想起了去年该中心和南京大学易学研究所尝试的“建筑风水文化”认证培训一事。“这种尝试是对传统观念的突破”(96《新京报》)。结果在媒体特别是网络上掀起了不小的风波。
  解放后,特别是经历了“文革”的洗礼,在大多数内陆人的印象里,“风水术”一直是与封建迷信、糟粕相连的,“建筑风水师”也被一些人视作披着科学外衣的巫婆神汉。在这样一种“大气候”下,要让“风水学”登上大雅之堂,使“风水师”这个职业从隐性走向公开并通过国家认证,成为第三百六十六行,实在是一种破冰之举,是要那么点勇气的。
  事实上,说“风水术”是“一门严谨的学科”,是“中华民族经五千年生产生活斗争所积累的宝贵文化结晶”,想必没多少人会反对。我国古代的长安、洛阳、南京、北京都市,无一不是经过“风水大师”的选址而营造;现存有名的古村镇,如皖南徽州的西递、宏村,浙江金华兰溪的八卦奇村等,也是依风水原理选址营造的“样板”。这些经典建筑所包蕴的和谐、循环、平衡等文化理念,至今让后人大开眼界、获益匪浅。
  近年来,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,“建筑风水术”再度风生水起。1996年,东南大学率先开设“建筑风水”课,由物理系李仕澄教授《周易文化基础》,广受学生欢迎;在北京、上海,广州等城市,大凡地产项目设计、店铺选址、租房买房等,请风水师“看风水”已成了公开的秘密;而于20049911日,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“首届中国建筑风水与健康地产国际论坛”更是影响深远,成了新中国建国以来“第一次关于风水文化的高峰论坛”。
  由此可见,“建筑风水”并不是洪水猛兽,也不是赤祼祼的封建迷信,而是地理学、气象学、景观学、生态学、城市建筑学综合在一起的一门自然科学。它之所以在生活中异化走样,关键是这种职业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,缺乏真正的“大师”。由于社会认同的偏差和“片禁”,加之行业的隐秘性和不规范性,导致从事风水业的人素质良莠不齐,滥竽充数者也不在少数。比如,胸无点墨的江湖客,竟然在媒体上吹嘘什么“10岁遇到数个清末举人” (推算了下应该是八十年代,掘坟墓都不知葬哪儿呵。)、“13岁能背诵易经”(除了几个卦名和警句之类的,我不相信有哪位国学大师能背下它来,何况一个小学生。)。给人看风水,就知道指手划脚地说几句;这里阴气重要改、那里对住家不利要拆,全不说半点理论依据或理由的,这不是江湖术士的闹剧又是什么?这种人多了,也就难怪“风水学”被一些人说成迷信了,作为同行,我一般都羞于提及啊。
  而今,南京大学易学研究所首开“建筑风水文化”的认证培训,名称是改了,但实践操作还是照常进行着的,而且据先生说,报名学习的人络绎不绝。如果有朝一日让“风水学”登上大雅之堂,不仅是对我国古代建筑风水文化的弘扬,也是对这一炙手可热的潜在市场的规范。期待这种由官方举办、官方发证的培训班或研究中心,能吸取人居环境和生态建筑学的精华,摈弃迷信玄虚的糟粕,在商业化运作中不再“羞羞答答”,并通过行业认证等管理,使之成为一门新兴的让人叫好又叫座的“阳光职业”。

 

上海起名风水策划有限公司, 起名公司, 起名,取名公司,公司注册,公司起名,赵易命名,取名,酿名,命名,改名,择日,上海风水, 风水, 风水礼品,风水用品,杭州风水,苏州风水,办公风水,住宅风水,中国风水,八字算命,周易,预测,周易预测,择吉,上海热线,公司注册,注册公司

 
打印此页】 【返回
   
 
上 海 酿 名 创 意 有 限 公 司 © 版权声明
地址:共和新路4703弄103号101室
电话:021-56321238 邮编:200070
Email:zhaoyi@qm18.com QQ:101547281
http://www.qm18.com 本站由 中国在线 制作